世界这么大,我想一个人静一静(壹)

(壹)

大学快两年里,唯一让我觉得或许还有点意义的是就是实务课上,和我们小组的成员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。

第一次小组工作的实务还没什么感觉,仿佛就是把握我一个人的想法创意表达出来,然后控制每一个环节的实施,把任务分配给每一个人,然后流程的执行完成。直到最后,也许都没注意太多是哪些人参与活动,我只知道整体执行上还行,目标几本完成,THE END。交流最多的就是和陈在细节上的相互讨论和修改,不过这确实是第一次觉得自己和别人共同的去完成一件认真研究,用心去做的事情。包括其中的分歧、纠结和紧迫都投入到对结果的期待上。这时候就特别类似于,自己写作文用了句特别牛的话,或者特别高深的例子,创意的构思,然后第二天一节课都在期待老师讲解作文时一句随口的表扬。一般目的达到后,就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。

第二次个案的时候,我作为组长组织了大概是两次的方案设计。

第一次是“战火重生”,按照传统的方式,每个人都交一份自己写的,然后汇总。最为最后的陈述和PPT制作,整体的方案深入细化,也是我一个人在做。所以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我怎么看,怎么想。

第二次的天水围,我开始分工并直接在前期就要求深入的资料。有四个人看四本书,然后从里面抽离出理论以及自己的理解感悟,有人做新闻背景和相关资料的收集,我做这些资料的汇总,期间我们做了一次讨论,也讨论出了一些新的思路。而这一次的结果就是得到了很多理论和一个很大的知识网络。所以周末在汇总这些的时候,脑子组织这些东西就十分困难,花了一天的时间完成。而实际为这个东西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在此之前的所有课余时间。因为这个时候,你开始关心字体的统一,版面的结构和配色等等可能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。因为内容已经做的很好了,排版不能很好的表达就很失衡,不完美了。而为了和这些细小的东西,往往不知不觉要要花费还多零碎的时间,是一些性价比很低的投入,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完美主义的认真。老罗有句话,就是“我不是为了输赢,我只是认真”。这就是身上的一些理想主义情结或者毛病吧。

再后来,就是最近的青少年工作小组。第一次面临的是近80分钟的展示,第一组人的也表现很不错。我们准备的时间大概两周,前面是确定主题和资料收集,在看了第一组的展示之后确定一些流程和整体的编排以及剧本和PPT的调整。说老实话,这是最难的一次,也是讨论最多,干的事情最多,花费的时间最多的一次。这也是组员之间相互之间交流最多的一次,但是我又不是人格魅力很强的领导型角色,所以开会什么的挺艰难。然后就是这次的想法很多,想在以前的呈现上做得更好,我们想到了实地的调查,想到了咨询社工,想到了以将角色扮演放到方案展示上,想到通过视频把好的状态呈现出来,当然也受到柴静雾霾调查的很多影响,希望能学习她的一些优秀的东西。于是严峻的任务就塞满在这不多的时间里面,占据了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,也包括了上课的神游时间。

花了一天的时间做调查,花了一天的时间剪辑,花了一大节课拍摄,然后发现录制的声音不过关,三段废掉,又花了一个下午重新慢慢拍。然后是PPT和台词的排演,印象很深的是从星期二上午PPT还没做完,一边做一边写一些台词,中午改到一点半点钟,闹钟调到2点左右,期间那种支撑着不要睡死过去的半梦半醒的感觉,有一种从来都没有过的意志力。然后下午联排,晚上改稿,回到宿舍熬夜把PPT做完,完后第二天早起上课,第二大节联排,中午改好PPT,下午毛概睡觉,晚上说好不再碰这东西的我手贱又在一个地方搞了十来分钟。现在回想起倒没觉得什么,不过当时觉得感觉上挺恶心了的。

说了这么多好像在表达自己很聪明,其实不是,反倒是很傻。

偶尔有那么几次,我也会觉得比人做的很差劲,好像随便一两个小时就能做出来的那种。然后我会觉得,付出和回报是正比的嘛,投入的多就肯定做得好,投入的少就做的差一些,理所当然。

前阵子,社区社会学的实务,宿舍分的新小组。我本身是对着这个课程没兴趣的,我就打算一份螺丝钉的工作罢了,于是3月底任务下来,我就去图书馆借了4本书,本来打算每个人一本,我汇总资料和PPT,然后有人上午讲就好了。可是一直没有提这事,也难怪,我们是最后一组,何况社区的实务还放了三个礼拜的假,过了一阵我还没有一个领导的角色出来,似乎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那我都看了吧,汇成总结给他们做PPT和讲课。然后我就做了给他们,我就不想过问这事了,三个人资料完成这些应该很简单了。

然后三月三放假,PPT完成了一个框架。星期三晚上的课,主讲早上才回来,中午不知道忙啥去了,下午打球洗澡,晚上上课前看了一眼PPT就这样上台了。很巧的是在我们前面的是,所有组里面最好的呈现,主讲张,然后就是所有组里面最差的呈现。上一场活泼惊喜,赞誉有佳。下一场台下死鱼一般的沉寂。

倒不是说表现的不好,或者分数不高,我很在意,我一点都不关心这个。我只是觉得,上一场的水准要我准备的话起码是一个礼拜(我不清楚张如何,可能我比较笨写些),但是下一场你用一场临上台前看才一眼PPT的表现来和我对比。似乎起码的尊重都没有。

回到宿舍,我本以为会有一些讨论关于搞错时间什么的,后来发现都不怎么care,仿佛一些都过去了,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呢。Who care you?

这个时候一个巨大的困惑深深的笼罩着我。其实谁关心你做了什么,你的表现如何,更别说后面的努力。这个时候时候鸡汤会告诉你,努力了就会有结果的,是金子总会发光的,别人不努力注定失败的。但是失败吗?当你花一整天的时间再看这四本书的时候,别人在四处实践,当你在用一周两周时间准备一件事的时候,别人再四处拓展人际关系,而但别人在假期在游历各地的时候,你在做PPT,当别人在运动健身的时候,你在做PPT,别人游刃有余的贯穿于自己众多角色当中,在各个圈子里面努力往上爬的时候,你还在为一堂无论表现的怎么样都会通过,同时也没有什么人care的课堂展示做着PPT。现在再问你,谁是那个loser?

这似乎是一场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探讨,也似乎是关于生活的意义的反问。可能这件事情触发了我大学以来的焦虑,我一直担心我的四年是没有意义的。所以在每天也不知道忙啥就这样过去的时间里,有必要好好想一想除了学到了完全可以自学的书本知识,又做了什么,学到什么。